Sunday, November 15, 2009

政經期中考之一

何謂新古典經濟學之限制?新經濟理論的修正為何?

盡管新古典經濟學是極度地使用統計分析,但卻為提供一個適當的概念架構去分析經濟的變動和全球經濟的原動力;舉例而言,它不能解釋在口味上的變動和技術變動等外生的因素。

研究途徑的三個缺陷:1.對于經濟事務而言,缺乏一個時間上的范圍以及一個空間上的范圍,同時假設經濟活動是發生在一個缺乏歷史及地理的抽象世界之中。2.新古典經濟學對技術和技術的變動之來源,給予了錯誤的關注。3.新古典經濟學也忽略了經濟制度的重要性和其它制度的重要性,對于政府和其他制度的角色卻不予理會。

新成長理論,新經濟地理學,以及新貿易理論挑戰了新古典學派的一些基本假設,例如完全競爭、固定規模報酬、充分的資訊等。這些新的理論強調寡占競爭、規模經濟、技術的創新,同時它們也納入歷史的進程、制度、以及空間的關系。新理論所描述的世界,是個在各國經濟體制中同時存在分歧和整合的世界,對于那些經濟體的經濟事務,政府是可以也確實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技術的創新也是一個重要的特征。

新古典經濟學解釋經濟事務時,并未考慮到歷史和地理,因此其對於橫跨時空的經濟體運作之理解,在應用性上是有限制的。新古典學派的理論通常忽略了因為經濟成長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那些經濟的變動、政治的變動、及其它社會結構的變動。

新古典學派的限制。1.時空限制。a.未能提出經濟體的歷史。b. 未對經濟體進展的本質提出一個解釋。c.認為只要每一個經濟體是依據比較利益法則行為時,經濟活動的地域分佈并無太大的重要性。d.國際分工的地理分佈和長期經濟活動在空間上的組建之變動。
2.技術創新。a.因為技術的進展被認為是外生於經濟體系的,所以經濟學家對此并未發展有完全的理解。b.因為經濟學家將技術視為每個人皆能公平取得的一個公共財,故他們并未適當地認知到技術獨占的重要性。c.因為生產函數理論假設經濟行動者對於可利用的技術是有完整的或特定的知識,而且是每個行動者皆可取得的,故經濟學家通常無法將不確定性整合入其著作中。3.由于他們對于市場的重視,導致許多人,忽略了組織的重要性。制度被解釋為理性個體企欲最大化其利益而產生的,以新古典為例,一般都會忽略在經濟的制度及其他的制度之起源中偶然的事件

新理論把空間上的范圍和時間上的范圍二者引介進入經濟學的分析之中,將技術的創新置為他們分析的重心,同時對於像是各國政府和公司這些制度,派定其為經濟體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新古典經濟學對於行為的根本假設是,社會是由理性個體所組成,而這些理性個體的首要目的,就是去極大化他們的利益,而新理論相對于傳統新古典經濟學的部分,就是他們1.主張有不完全競爭市場或獨占市場.2.強調技術創新的重要性。3.運用歷史或路徑依賴,作為一個解釋上的變項。

制度/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
新理論已對產業組織領域之研究上的發展產生強烈的影響。此類的研究強調產業領域的組成及在整個經濟體中,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的重要性,此已挑戰了所有的經濟過程都是以固定報酬及完全競爭為特色之假設。

技術創新
新理論強烈地強調技術創新對於經濟成長、經濟活動于空間上的分布,及國際間競爭的重要性。技術創新已成為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之首要決定性因素。

歷史與地理
對於新古典經濟學家而言,經濟體,是未占有時間和空間的,同時以均衡一詞,來界定新古典學派的經濟體和市場均衡,實在一個超越時空的狀態下同時被加以解釋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假設國家型的經濟體,不是別的,僅僅就是空間中的一個沒有空間度量的點,同時國際經濟僅是一群相互連結的點。新理論主張歷史和地理,對於經濟體本質及運作的定義,是重要的。即過去的經濟情況,會大大的影響經濟的現況,同時經濟活動是有一個明確的空間和層級的結構。

內生成長理論
對新古典成長理論有一個的批判,是關注與該理論對于技術的處理。新古典成長理論認為技術的進展是外生於經濟成長的,而且技術是被體現于資本投資之中的,此外,技術被認為是一公共財,為世界各地每一家公司皆可獲取的公共財。再者,技術(不像資本或勞動那樣),是不能被直接觀察或量化的。對于總要素生產力之貢獻是後於其它兩個要素的,。另一批判是,新古典忽略了人力資本和知識技能。積極投資的外部性,就自然科學的投資及人力資本的投資,對于經濟成長的貢獻,能較新古典理論所建議的更多一些。然而投資除了會提升該公司的生產力外,於技術上的外溢及其它方面的外溢,亦可有利于國內的其它公司,甚或有利于整個經濟體。

新理論將技術進展和知識進步,納入成長模型之中視為是內生要素;新成長理論是假設知識、技術、技術知識是有別于資本及勞動的另一項獨立的生產要素;新理論假設知識及技術是源自審慎的決策,同時技術的進步,大部分是市場導向的。資本和知識之投資,是可以刺激且強化彼此在累積的因果關系中有一個良性循環。

此外,新古典的成長理論是立即於固定規模報酬之假設,而新經濟是立基于規模經濟的存在之上。因此,新古典理論因為報酬遞減而對于長期成長率之預測,認為是將會下降的,但是新理論卻假定報酬遞增的可能性,而認為成長率不必然是下降的。

新古典理論認為儲蓄率對長期經濟成長率,僅有些許的影響,且將技術視為是外生的,但是內生成長理論卻提出政府的政策,透過推動國內儲蓄率及投資率的提高以及增加對於研究發展的支持,是導致一個持續性的高經濟成長率。

新成長理論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完全競爭市場之基本假設是相對的,也就是相對於公司是為價格接收者的信念,認為價格是由市場所決定的,所以公司不能輕易的改變他們所需付出的價格。新成長理論卻假設,因為報酬遞增是可能的,所增加的產出可以降低單位成本,同時公司亦可因此增加利潤,意即公司是一個價格設定者。

新理論將人力資本強調為是經濟成長的關鍵,以削弱趨同理論。根據新理論,富者將越富,貧者——除非他們會投資於人力資源之上——將會持續落后於富者之后,國際經濟將繼續以國家質檢高度的不平等作為其特色。新成長理論暗語各國經濟將是不對稱成長的,而非他們會變成趨同的。

新經濟地理學
地區性的經濟群聚及其存續,通常是無法用新古典學派所強調的要素秉賦來加以解釋的。盡管比較利益原則主張一個產業選擇其落腳處,主要是由要素稟賦決定,但是要素稟賦卻不適合也不能解釋許多重要產業因何選擇其落腳處。新經濟地理學通常認為要以非經濟要素、路徑依賴、機會及積累的過程等,來說明制造業的緣起及聚集,以及在特定的區位的其它經濟活動。

根據新經濟地理學,在意特定地區中經濟活動的原始落腳處及聚集,通常僅是取決於機會或是歷史的偶然,然而,一旦一個產業或經濟活動建立之后,積累的力量及回饋的機制,於一段延續期間之內,該地區將可持續的產生經濟活動的聚集。路徑依賴暗指經濟的領域——生產技術、經濟制度、及經濟活動之地理分佈——大部分是許多次要的隨機發展之結果。而傳統的經濟學是假設,有多少因就會有多少果,亦即,二者之間是有線性關系的。路徑依賴的分析指出,小的,甚至非常小的因,可能會引起不成比例的大果。

戰略性貿易理論
STT挑戰了經濟學以前所明確支持的自由貿易之理論基礎。事實上,戰略性貿易理論的發展,是因為不滿與傳統貿易理論越來越不能對毛及類型進行解釋之刺激,和關注美國貿易問題的持續增加。

STT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予國家去使用保護主義式手段、補貼特定產業、以及其它形式的產業政策,以令其國內公司在國內市場及世界市場上,具有一個決定性的優勢。

STT的核心觀念是一些公司及政府可以在不完全競爭的全球市場上采取戰略性的行為,因此去促進一個國家的貿易平衡和國家福利。這既定著有一些市場是以不完全競爭或寡占競爭作為特色的。

STT與傳統貿易理論相對的地方,是其假設一些特定的經濟部門,相較整個經濟體中的其他領域,是更為重要的,同時令政府有理由去支持該特定經濟部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