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8, 2009

公關實務作業之一

內文主旨
這是一篇訪談錄,對話雙方是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和聯合報的社長王文杉。林懷民以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身份批評了聯合報的種種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訪談中,林懷民不僅對于聯合報的辦報方針發表了意見,對于臺灣社會種種不良現象,他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這篇訪談錄包含了林懷民對于臺灣媒體以及社會的深刻的反思,擔憂之情呼之欲出。

作者觀點
1.聯合報的政治色彩不應太過濃厚,更不應該卷入政治斗爭中,成為政黨的宣傳報。
2.聯合報不應該太過關注政治議題,而應該多一些與臺灣人生活相關的公共議題。普通人不需要這么多的政治新聞。
3.缺乏國際視野,臺灣不能自決于世界。
4.每周回顧一定要有背景說明,告訴讀者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5.所有訊息都與商業、消費文化有關。
6.報紙不需要太多的影劇新聞,文化的東西要多一些。
7.現在只有吵架的文化,連語言都沒有。
8.聯合報應該培養各種專欄作家。臺灣要有人說話是大家愿意去聽的。
9.整個媒體里沒有人的觸動,人的溫暖和感覺要出來。
10.社會最需要關注文化議題。因為決定未來發展的是文化。
11.聯合報一直在談族群融合,可是你的報紙沒有做到,你在參與族群的分裂,一面控訴別人,你卻沒有比別人好,你石頭丟得比別人兇,因為你有武器。
12.對政府政策要平衡來看,把問題剖析來看。
13.報紙一天到晚改版,讀者簡直找不到要的東西。

我對文章的批判
1.林懷民認為對于新聞事件要有回顧,要從頭說起。這對于報紙來說很不現實,報紙不是雜志,要強調時效性和版面限制。不可能對每一個新聞事件都進行補課。
2.林懷民身為一位文化界人士,對于文化議題猶為關注,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政治和經濟對于社會的重要作用。
3.林懷民認為對政府政策的批判不能太偏激,要平衡來看。這樣的批評方式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喪失文筆的尖銳性,文章過于平穩并不是一件好事。
4.林懷民對于聯合報的指責許多都是當今媒體的通病。應該說,媒體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是受眾決定的。受眾的喜好是媒體生存的根本,這種市場的壓力是他所體會不到的。

如何改變林懷民的觀點
1.向他解釋報紙運營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讓報社的記者以及發行人員和他進行溝通。雙方進行良好的互動,讓他明白報紙的生存壓力。
2. 邀請他來報社參觀,讓他知道報社運行的整個流程,更能體諒作為媒體的不易之處。
3.可以看到的是,臺灣并沒有一份可以讓林懷民完全滿意的報紙,這與整個媒介環境是有關系的。報紙一定要符合受眾的需求,如果受眾不關心的議題,那報紙肯定是不會去關注的。
4.林懷民自己是有一定的政治立場的,在評判聯合報時,難免會帶上藍綠色彩。要向他說明這一點,并找一家綠營媒體作對比,說明綠媒也好不到哪里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